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关于评选2019年度十件大事的通知
作者: 发布者:王静 发布时间:2019-12-31 访问次数:1092

广大师生、校友:

为认真总结宣传学院2019年度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果,展示全院师生良好精神风貌,学院举行2019年度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票截止日期为162400

2019年度十件大事评选链接地址:点击参与投票





石油工程学院2019年度十件大事候选(按时间顺序)


1、“石油工业概论”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月,“石油工业概论”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以石油工业生产基本过程为主线,涵盖石油地质学、石油勘探工程、油气藏工程、钻井工程、开采工程、储运工程和石油加工工艺等相关内容,对涉及的各工程领域的原理、技术与主要工艺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形成了贯穿石油上中下游完整的知识体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重要内容。

2、所在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前1‰

石油工程学院围绕“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目标,深化改革,追求卓越,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第三方评价排名逐年提高。2019年3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所在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前1‰,ESI学科全球排名较2018年上升位次36位,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9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石油工程专业为8星级,排名第一。

3、知名院士积极献策“双一流”学科建设

3月,为加强顶层设计,石油工程学院召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双一流”学科与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研讨会,邀请15位石油企业科研院所、地矿油高校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分析研究学科形势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在重要节点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把脉定向,对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学术交流、服务社会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4、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优异成绩通过认证

4月,石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专家组一行来校,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工作进行现场考察,最终认证结果为8P、1P-C,为目前已认证石油高校最优成绩。石油工程学院将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引领性、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与举措、持续改进工作体系、教材教案更新制度、校外导师遴选与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5、首次获批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

5月,全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哈萨克斯坦院士Saule Aidarova,所在团队首次获批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Saule Aidarova院士的加盟,将重点在油田化学领域国际化研究团队建设、石油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筹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


6、入选科技部首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6月,深层与非常规油气研究中心入选科技部首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石油工程学院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7、学院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大幅增长

6月,石油工程学院举办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推动海外人才有序引进。2019年,国家“青千”王宇赫教授、李航宇教授按计划来校工作,戴彩丽教授当选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王志远教授获评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评青岛市优秀教师张凯教授入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杨永飞副教授获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称号人才28人次。


8、留学生英文授课形成特色体系

截至6月,石油工程学院拥有留学生509人,占在校留学生总数的67.6%,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2.7%,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通过重新修订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建设并形成了一套完整有特色的本科、研究生留学生英文授课体系。


9、为国家能源行业输送718位优秀人才

6月,学校隆重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石油工程学院共有718人获得学位,其中博士20人、硕士301人、学士397人。获得学位的学生中,本科留学生有43人,硕士留学生有11人。学校、学院领导、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学生导师及毕业生亲属到场见证这个严肃庄重的时刻。

10、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卓有成效

7月,学校召开基层党建“双创”工作座谈会,总结党建“双创”工作进展,交流培育创建经验。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放辉代表全国党建“双创”项目培养创建单位,交流培育创建经验。据统计,一年来,学院先后赴浙大、山大、南开、华师大、北师范、西南石油学院等高校,山大、海大、山农等来院交流研讨全国党建标杆院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阶段成果,宣传推广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成效,提交了《石油报国-在党旗下凝聚力量》视频汇报片进行大会交流,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展示。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直属高校主题教育第五巡回指导组、山东省委教育工委调研组先后到学院调研指导党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学院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学校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等,2课程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程资源库,用于4万名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


11、SPE亚太区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获亚军

7月,2019年SPE亚太区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2019 SPE PetroBowl Asia Pacific Regional Qualifier)在印度尼西亚特利沙克蒂大学举行。我校SPE学生分会组队参赛,经过四轮角逐,最终斩获亚太区亚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PE 学生分会(Th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SPE Student Chapter)于2013年经SPE总会批复成立,是目前中国区北方分会的第五个学生分会,也是华东地区唯一一个SPE 学生组织,目前拥有八百多名分会成员。


12、主办7场国际大型学术交流会


7-8月,围绕深水油气与水合物开发、油气储层改造等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石油工程学院主办第三届国际深水油气工程前沿技术研讨会暨国际水合物青年论坛、2019年非常规油气储层改造技术研讨会、中哈纳米材料与石油能源国际研讨会等7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石油工程技术大讲堂14场,参与校外专家800余人,外籍专家50余人,两院院士10余人,学术交流氛围日益浓郁,学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13、石大获2020年第十二届国际多孔介质协会全球年会举办权

经国际多孔介质协会(InterPor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orous Media)执行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办第十二届InterPore全球年会,年会将于2020年5月在青岛召开。这是InterPore年会首次在欧美之外的国家举行,中国首次获得举办权。国际多孔介质协会(InterPore)每年举办一次全球年会,致力于搭建一个多孔介质相关多学科交叉的交流平台,涉及土壤、地下水资源、地下油气藏及电脑和手机芯片等自然和工业系统。


14、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beplay安装 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学院时隔10年后再次获此殊荣。


15、“颂伟大时代,为祖国喝彩”教职工合唱比赛获一等奖

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一的“颂伟大时代,为祖国喝彩”教职工合唱比赛举行,全校1700余名教职工齐声唱响赞美的歌,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全校18个演出单位中,我院116名教职工组成的合唱团一身戎装,第五个出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再获一等奖。赛后教职工们兴高采烈,把我院的表现形象地概括为:“演唱一流,指挥一流;阵容一流,装备一流;训练一流,组织一流。六项领先,三个双一流。”


16、七人因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而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9月,学校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暨座谈会。我校有三类人员共计46人获得纪念章,石油工程学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而获授纪念章的教师共有7人,分别是孙金声院士、姚军教授、戴彩丽教授、冯其红教授、孙宝江教授、蒲春生教授和徐依吉教授。


17、与中海油服共建联合实验室

9月,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署协议,共建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及联合实验室。石油工程学院参与共建海洋石油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稠油开采、海洋深水钻井液和防砂完井三个实验室成为联合研究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分别为李兆敏教授、邱正松教授和董长银教授。


18、首届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获特等奖

10月,首届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总决赛及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我院研究生夺得赛事最高奖项--海洋杯。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成绩优异,获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九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一等奖等100余项奖项。宋文辉获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吕健入围2019年福布斯教育行业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马搏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19、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圆满完成阶段目标任务

9月,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专家论证会议,认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对学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圆满完成了“双一流”建设阶段目标任务。下一步石油工程学院将认真贯彻“双一流”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责任分工,积极试点开展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各项工作改革。


20、校友汪东进任中国海油董事长、党组书记

10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人事调整任免决定,我校钻井78级校友汪东进担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汪东进,1962年7月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石油钻井专业,获学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1、973项目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11月,依托教育部、中石油科技管理部申请,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完成的973项目“海洋深水油气安全高效钻完井基础研究”六个课题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海洋深水油气安全高效钻完井基础研究”于2015年1月立项。该项目围绕海洋深水钻井方面一系列科学问题,通过“产学研”联合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南海深水安全高效钻完井的基础理论体系,为实现我国深水油气开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显著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严格贯彻落实学校关于主题教育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成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在组织准备、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成效评估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更出色!”11月,教育部主题教育第五巡回指导组来院考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23、实质性科研协同攻关推进校企合作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对中石油重大项目工作部署,11月,学校召开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石油工程学院高度重视与中石油开展实质性科研协同攻关,积极参与承担《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基础及关键技术》两个重大科技项目,与中石油共建“水合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实验平台”、实施水合物开采协同攻关计划,彰显了学院在油气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实力,着力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24、吕健入围2019年度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11月,福布斯中国公布2019年度30岁以下精英榜,石油工程学院2019届研究生、创造太阳能源服务(青岛)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吕健入选教育行业榜单。榜单涵盖教育、文化、体育、科学等20个领域共600位30岁以下精英,每个领域评选出30位在业内崭露头角,或是展现出成为未来行业及社会翘楚的潜力年轻人。


25、首次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2月,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第四批重大项目立项结果公布,石油工程学院孙金声院士负责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机理与调控”项目获立项资助,项目直接经费1959万元,研究期限为5年,这是学校首次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撑了“双一流”建设,提振了全院上下教师干事创业的信心。


26、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取得多项成果

12月,李兆敏教授等所著《气体辅助稠油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戴彩丽教授和赵福麟教授所著Oilfield Chemistry(《油田化学》)、张艳玉教授等所著《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张亮副教授等所著《CO2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及应用》,四部由国家出版基金立项资助的专著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自2013年以来,我院已有8个项目16部著作获得立项资助,14部著作已出版发行。


27、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

12月,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石油工程学院有5个项目受到表彰,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据统计,2019年,学院共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


28、到位科研经费1.91亿

2019年,石油工程学院科研成果同比向更高水平进展,全年到位科研经费1.91亿,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新增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


29、“杰出工程师”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2月,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山东省工程师协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杰出工程师”进校园活动举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方向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所长胡亚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付亚荣为师生作了三场精彩纷呈的报告,鼓励师生学习“杰出工程师”“责任、创新、协同”的精神,成为国家发展所需的优秀工程人才。中央教育电视台、央视新闻移动网、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30、多项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高水平研究期刊

2019年,石油工程学院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SCI、EI收录论文612篇,SCI一、二区论文130篇,入选ESI高影响论文32篇。石油工程学院侯健团队相关研究论文《利用换热井注水同时开采地热能和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数值模拟研究》(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imultaneous exploit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and natural gas hydrates by water injection into a eothermal heat exchange well)在能源领域权威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在线发表。姚军教授团队相关成果《考虑移动接触线和表面活性剂的具有热力学一致性的两相流模型》(Thermodynamically consistent modelling of two-phase flows with moving contact line and soluble surfactants)以论文形式在流体力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发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