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共青团
春“锋”润我心,不止于三月—— 石油工程学院志愿服务节活动纪实
作者:姬鹏涛 张家馨 发布者:张家馨 审核人: 发布时间:2025-04-11 访问次数:11

【本站讯】春风拂过校园,志愿之光闪耀。在学校团委领导以及学院团委指导下,2月至4月,院以‘锋’润我心,不止于三月”为主题,学院40余个团支部深入校园以及社区基层,开展学雷锋主题宣讲、关爱特殊群体、植绿护绿、传统文化传承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35余次,累计 1500 余人次在实践中锤炼责任意识借助学校及学院宣传平台,辐射人次达10000+,真正做到了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彰显青年担当。

理论引领,薪火相传

为增强学院学子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学院以理论学习为核心,通过“团团会客厅” 邀请专家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进入小学开展雷锋精神宣讲等方式,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担当。

理论浸润,薪火相传。学院邀请雷锋杂志社青岛工作站主任张世金,与石工(卓越)2304、2306团支部团员青年共话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雷锋精神”,激励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征程。石工(卓越)2404团支部走进海之韵小学,为小学生讲述雷锋故事,通过互动问答、正能量视频播放,引导孩子们从身边小事践行雷锋精神,在校园掀起“学雷锋”热潮,让红色基因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六个一”行动,传递后勤温情。2月26日至28日,2023级团支部创新开展“六个一”劳动教育实践。120余名团员青年通过《青春雷锋》观影研讨、微党课宣讲深化雷锋精神认知,亲手熬制50余杯养生姜茶、手绘30余张祝福明信片,送至保洁、宿管、安保等10个后勤岗位。 

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展致力于筑牢信仰根基,破解“雷锋精神如何传承”的青春之问,为志愿服务注入思想动力,彰显以知促行的育人导向。

温暖同行,守护成长

为促进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学院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卫生巾互助盒、陪伴孤独症儿童及健步行护航等形式,传递关怀与温暖。

经期关爱,打破偏见。3月8日国际妇女节,学院权益部发起 “卫生巾应急互助计划”,在女卫生间设置互助盒,投放独立包装卫生巾200余片,通过“取一补一”共享机制推动性别友好校园建设。目前该计划已纳入常态化服务项目,惠及师生400余人次,让细微关怀成为校园文明的注脚

温暖陪伴,心手相牵。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成员走进青岛市崂山区“同行之家”,与孤独症儿童开展趣味粘土制作、户外羽毛球等活动,以耐心陪伴点亮 “星星的孩子” 内心世界。另外,志愿者走进青岛市北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开启“爱心工坊”特别行动与学员结对协作完成百余件爱心产品。同时,第二届星光 WALK 健步行活动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期间,学院近20名志愿者担任路线引导员,全程守护近百名孤独症儿童完成3公里健步。

关爱女性、儿童健康活动打破代际隔阂,在服务中促进情感共鸣,既践行传统美德,也让学院青年在付出中体悟责任,实现精神成长与社会价值的双向提升。

绿色行动,播种希望

学院团委积极号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校社联动植绿添翠、校际协作赋能乡村绿化,将劳动教育与环保行动结合。

校社联动,播种希望。3月9日,学院第二期青年骨干培训班联合隐珠街道香海路社区开展“植绿添翠,劳动育人”植树活动,志愿者代表冯一鸣号召:“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急先锋,让美丽中国从‘植’开始。”

校际联合,赋能乡村。植树节期间,石工(智能)2101、石工(卓越)2207团支部与青职学院师生共赴木厂口村,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乡村添绿赋能。

志愿植树期间,学院志愿者以汗水浇灌希望,改善人居环境,在实践中深化生态认知,展现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行动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创意活动展现担当

为拓展志愿活动创新形式,学院团委通过纸鸢绘制与盲人体验走进校园、社区等形式,以沉浸式互动让志愿活动贴近生活。

在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之际,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在荟萃广场举办“微光·暖途”盲人主题公益市集,通过沉浸式体验搭建起参与者与视障群体的理解桥梁。

童趣绘鸢,连接古今。3月中旬,石工(卓越)2408团支部联合安全2301团支部走进灵山卫小学,开展“巧手绘纸鸢,童心筑梦想”活动。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绘制风筝、放飞希望,在传统手工艺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让纸鸢承载童心与梦想翱翔蓝天,架起传统文化与少年成长的桥梁。

此类志愿服务活动打破传统模式,在动手实践中培育文化自信,为活动注入时代活力,展现学院青年在动手实践中的创造性转化能力。

从理论课堂到实践现场,从校园角落到社区基层,学院青年学子以“雷锋精神”为指引,书写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青春答卷。系列活动通过多平台传播累计发布新闻报道30余篇、短视频4条,原创推文6篇,全网浏览量超4万+,得到地方媒体西海岸传媒的积极推送,实现“实时报道有速度、广泛宣传有广度、全面覆盖有深度”的育人实效,形成“理论学习—实践行动—宣传辐射”的教育闭环。未来,学院将持续深耕“志愿 +”育人模式,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红成为青年最亮丽的成长底色,在追“锋”路上续写更多温暖而坚定的时代故事。

Baidu
map